春華秋實,春種秋收。眼下,秋糧收獲陸續展開,豐收在望。9月23日是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第一個豐收節。
經過4年的發展,“豐收節”不僅成為全國農民自己的節日、中華農耕文明的符號,更是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窗口。
9月23日,農歷秋分時節,2021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正式開幕。今年豐收節主要聚焦長江經濟帶11省(市),主會場也在浙江嘉興、湖南長沙、四川德陽三地同時舉行。作為電商企業的代表之一,新電商受邀參與此次豐收節的主會場活動。
01資源對接 流量傾斜,實際行動致敬從業者
依托中國農業的深度和廣度,以農產品起家的電商拼多多快速崛起,成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深刻鏈接著古老而年輕的土地。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催生了一大批鄉土新力量,長出了新的作物、新的農人和新的生產方式。而電商,是這些新的農業故事里,最具活力與朝氣的一種力量。
臨近旺季,老楊提前過上了“美國時間”。深夜,當水塘中的溶解氧含量下降、螃蟹逐漸浮出水面時,他便能“輕而易舉”地捕撈。而當天空泛起魚肚白,剛出水的大閘蟹便在第一時間坐上電動三輪車,前往水產市場打包、發貨。
“養螃蟹不光看一畝水田養多少斤,更重要是養多大規格。規格大,效益就高。”老楊舉例稱,同樣是300斤大閘蟹,大規格,批發價可以賣到兩萬,而小規格,可能一半都賣不到,“起早貪黑白忙活”。
而當地一些沒養大蟹的蟹農也有自己的苦衷,“很想養,但不敢養”。大蟹雖然附加值高,但養殖成本也高,風險更大。由于大閘蟹電商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精養蟹賣不出應有的身價怎么辦?”
規格是評判大閘蟹品質的直觀表象之一。通常,三兩母蟹、四兩公蟹屬于一級蟹;而四兩母蟹、六兩公蟹則是特級蟹。
不少消費者對優質好蟹的認知依舊停留于傳統,而洪澤湖、固城湖等優質產區的大閘蟹至今不為人熟知。而當這些產區加速拓展線上市場時,探索線上化的產業標準就十分必要。
據拼多多去年9月-11月的大閘蟹銷售數據顯示,除陽澄湖產區的大閘蟹外,消費者更習慣于購買洪澤湖、固城湖、太湖等產區的“不貴好蟹”。其中,蘇錫常及杭嘉湖地區尤其偏愛洪澤湖大閘蟹。
在這樣的背景下,9月13日,借著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的契機,拼多多聯合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正式發布了長三角“河蟹商品分等分級標準”。在市場現有的通用規則基礎上,對大閘蟹的檢測方法、質量評定方法、運輸和貯藏等方面確定了新型的商品標準。
據了解,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期間,拼多多還將為淮安洪澤等河蟹主產區的商家提供資源對接、流量傾斜等政策支持,并通過“百億補貼”全面覆蓋,增強區域大閘蟹品牌的市場競爭力,助力其拓展新的消費群體。
以上僅僅是拼多多投身農業領域,賦能眾多商家的一個縮影,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
作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不懈努力,助力各大農產區打造優質的產地品牌、提高地理標志農產品的知名度。
拼多多也以青春的名義,在第四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到來之際,再次禮贊豐收,致敬所有“腿上有泥、心中有光”的農業從業者。
02帶動增產增收,實現農業產業升級
在“2021金秋消費季”期間,拼多多“多多豐收館”農產品持續熱銷,革命老區的優質農產品累計售出100多萬單。
自成立以來,拼多多始終踐行扎根農業的長期戰略。
作為農產品起家的電商平臺,拼多多的崛起主要依托于中國農業的深度和廣度,并于2019年成為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20年的農產品交易更是突破2700億,連續5年保持三位數增長。
2020年,作為“中國農民豐收節金秋消費季”戰略合作電商平臺,拼多多在上線“多多豐收館”的同時,首批即發放了5億元消費券,并協同平臺15萬涉農商家,全力推動各地農產品出山進城。
今年“金秋消費季”期間,拼多多在繼續加大電商助農的基礎上,還進行了農業標準化道路的探索。
今年上半年,拼多多農副產品訂單量依然保持快速增長,同比增長431%,單品銷量超過10萬單的農(副)產品超過4000款,同比增長超過490%;單品銷量超過100萬單的農(副)產品達到30余款。
為了提升各地農貨的上行效率,拼多多今年以來還加大了對農產品冷鏈、等供應鏈體系的建設。目前,拼多多已經通過路線規劃技術與網絡解決方案,初裝打造出一套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直連超過1000個農產區,并帶動超1600萬農戶參與到數字經濟之中。
據了解,今年共有28萬涉農商家參與平臺此次“豐收節”的系列活動,相比2020年,商家規模擴大了近一倍,全面覆蓋長江經濟帶11省(市)及全國各大農產區。平臺近8.5億消費者均可通過拼多多APP搜索“豐收節”關鍵詞,一鍵購買全國各地的優質農貨。
此外,多多買菜也將作為今年“豐收節”消費助農的新渠道,全程參與此次“金秋消費季”系列活動。
在此期間,多多買菜將在浙江、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長江經濟帶多個地區,連續開展多場“農產品產銷對接大會”,助力嘉興粽子、固城湖大閘蟹、樅陽土雞蛋、會理石榴、洪湖蓮藕等直連消費者餐桌。
9月23日,在豐收節當晚,央視主持人康輝、月亮姐姐做客拼多多、央視財經間,開啟 “豐收節專場”直播活動,與全國人民一起共慶豐收。
豐收節當晚,拼多多還聯動央視“2021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晚會”,并與央視財經新共同推出“豐收節專場”直播帶貨活動,全面開啟“為咱老區拼一單”公益活動,繼續助力老區農產品出村進城。
億邦動力了解到,今年豐收節期間,拼多多將充分發揮電商平臺市場規模效應,繼續推動各農產區直連全國消費者,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價值,帶動農戶增產增收,實現農業產業升級。
03重投農業增強品牌競爭力
農業之所以難,首先就難在觀念認知的盲區。傳統的三產劃分固化了市場的思維。提起農業,人們先想到的是基礎產業、傳統產業的定位,想到的是資產轉化率低的難點。
拼多多為何要重投農業?
在拼多多之前,很少有人留意到效應的聚合力、科技創新驅動力,在農村廣闊天地中蘊含的應用潛力。拼多多先別人一步看到了,并且取得了成功。
業內認為,拼多多是用互聯網科技打通了中國市場的城鄉隔離,從而釋放出了巨大的經濟活力;而在用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的同時,拼多多也用這條差異化路線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豐收節消費活動的目的就是利用國內巨大的農業優勢和拼多多電商平臺互聯網優勢,大規模推動農貨上行,拉動消費,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讓農民成為真正的利益主體,農業農村實現更大的價值。
拼多多通過豐收節與農業相結合,通過電商平臺直接連通生產端和消費者,在生產上給予補貼幫助,在銷售渠道上直接到位,讓電商平臺解決了一步銷售的問題。
正如拼多多董事長兼CEO陳磊在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強調的那樣,拼多多是一個定位于“以農業為核心+雜貨”的平臺,目前已成為在線農業領域的最大平臺,而且將在現有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成為世界最大農產品零售平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豐收,在點滴耕耘中,在春華秋實中。古老大地上生長的農產品,經過年輕新農人的努力,通過拼多多平臺,奔向廣闊的大市場,書寫壯麗的農業詩篇。
推薦閱讀:
中小商家如何抓住機遇備戰大促?
阿里“集權”做供給,淘菜菜能解決什么問題?
天貓雙11會員玩法,商家可參與哪些?